1.評委會關注信息化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,與以往課堂有啥不同,與同類課程教學有什么區別?
2.評委普遍關心的問題,信息化手段運用是否恰當,是否真的能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?
3.教師的作用如何體現?整個教學過程老師的主導作用如何體現?教師的作用如何體現?如何發揮?
4. 和專業相關性如何體現?教學運用信息化手段,學生的反響如何?
5. 怎樣將虛擬實訓能力轉化為實操能力?
6. 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有什么好的教學效果?
7.本課的教學任務和項目的關系是什么?
8.本堂課使用的虛擬軟件如何做到虛實結合,學用融合?
9.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的步驟環節和虛擬環節有什么不同?你的創新點在哪里?
10.學生的創新性是否可以在教學中得以體現?
11.學生將來獨立從事這項操作的可能性有多大?
12.學生的關鍵能力有哪些提升?本課是如何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的?
(1)教學運用信息化手段,學生的反響如何?
答:a信息手段的多樣化有效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,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學,學生參與率提高至少 15 個百分點。比如原來傳統教學中有接近一半的學生做著做著就煩了 b教學效果提高,在我們過去傳統的教學中,完成本課題任務需要 4 到 6 課時,使用信息化手段后,2 課時就可以完成。課堂質量檢測及格率優秀率都有明顯提高 c使用網絡平臺提供學習資源,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反復學習,并與教師互動交流,彌補傳統課堂師生不能隨時交流的不足。
(2)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的步驟環節和虛擬環節有什么不同?你的創新點在哪里?
答:我們這門課是一門軟件操作課,它本來就在電腦里,沒有成本,做錯了也沒有關系,可以重新做重新調試。本身就相當于一個虛擬環境,所以不需要額外的仿真軟件。學生邊學邊做,整個學習過程也就是實訓過程。
(3)學生的創新性是否可以在教學中得以體現?
答:可以啊,我們的課堂上就有這一環節的指導和訓練,比如在學習完復合材質的設置過程后,教師給學生提供多個效果圖成品供學生欣賞品評,然后給出客廳中其他物件元素的建模,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賦材質,這時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,依據自己的理念編輯材質,并且將參數記錄自定義為特殊的材質保存下來,這就是創新。教師鼓勵學生分享作品與創作心得。
(4)你是如何確定教學策略的?為何采用該教學模式及方法?
答:考察教師對教學策略的理解,教學策略在教學設計中的作用,考察教師對教學目標、內容分析、學情分析之間關系的理解,考察教師是否能區分教學模式、教學組織、教學方法、教學手段。
(5)你是如何理解教師主導,學生主體的?對“生成性”問題是如何應對與調整的?
答:考察教師對“以學為主”的教學設計的理解,課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,同時考察教師對課堂教學生成性問題(突發問題,意外)的能力與措施。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__biz=MzA4NzA4OTcxOA==&mid=2651879760&idx=1&sn=86833d24b4c50a1dc4013ad2485cd6cc&chksm=8bda6e09bcade71f8b9e60b6349f4d5d0ce9b28a022b8148ace8426f1c3ab7b72852dde3c0f6&mpshare=1&scene=1&srcid=1004m3JAiN1JxfHr4hPwjUC5#rd
版權所有 © 山東醫藥技師學院 魯ICP備19002624號-1 魯公網安備 37099202000155號 技術支持:滕州信息港
地址:山東省泰安市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鳳天路999號 電話:0538-8942576、89416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