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機智的翻譯家
苯酚(phenol)是一種有機物,結構如圖。
它具有一定的酸性,所以在英語中有一個別名,叫carbolicacid,意思是“碳的酸”。在翻譯這個詞兒的時候,人們發現中文“碳酸”已經被真正的碳酸(carbonicacid, H2CO3)用掉了,于是把“碳”字拆開,于是苯酚有了一個中文別名:“石炭酸”。
還有一個類似的,硫酸是硫(sulfur)元素最常見的含氧酸,化學式為H2SO4,英文sulfuricacid。而另外有一類酸叫sulfonicacid,它們也是含硫的,中文采用“硫磺”的“磺”字,翻譯為“磺酸”。
2.朱元璋與化學元素
在中國,很多化學物質的命名要感謝朱元璋。
朱元璋給后代規定了一套獨特的命名方式:其中一條就是,最后一個字必須以钅木氵(水)火土之一為偏旁。
開始起名還比較容易。后來字用完了,就只能硬造,于是就有了,朱公錫、朱慎鐳、朱同鉻、朱同鈮、朱镕基(?)........朱孟烷、朱悅烯、朱颙炔、朱厚烴........朱安汞。
這些字后來都進了化學書,巧妙的解決了化學名稱漢化的問題。
3.諷喻
當偉大的物理學家泡利的妻子離他而去,嫁了個化學家的時候,他吃驚得無法置信,對一位朋友說:“要是她嫁了個斗牛士,我倒還能理解,可是,嫁了個化學家。”
我想盧瑟福是能理解這種心情的,他曾經說過:“科學,要么是物理學,要么就是集郵。”結果,盧瑟福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。
4.巧合
在稀溶液中,酸跟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液態水的中和熱為57.3 kJ·mol-1,而1弧度對應的角度也是這個數。
5.多么痛的領悟
去別人實驗室,你可以不帶口罩,不穿實驗服,甚至不帶手套,但一定記得要把外套拉好扣好。衣服下擺刮倒的東西可能是別人一個月的工作量。
版權所有 © 山東醫藥技師學院 魯ICP備19002624號-1 魯公網安備 37099202000155號 技術支持:滕州信息港
地址:山東省泰安市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鳳天路999號 電話:0538-8942576、8941676